20 世纪 30 年代末温州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版,苏联深刻意识到缺乏具有特殊威力的重型火炮。
收藏在圣彼得堡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的 Br-17 榴弹炮。
当时欧洲各国军队正在积极研制 200mm 以上口径的火炮,以打击敌方防御工事,而苏联国防工业缺少现成的解决方案。B-4 型 210mm 等苏联火炮项目因为技术难题而停滞不前。在这种情况下,苏联领导层选择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——从国外购买先进技术。
1938 年,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公司签订协议。根据协议,苏联获得了两款火炮的原型炮——一门 210mm 和一门 305mm 榴弹炮——以及全套技术文件。这两款火炮分别获得了苏联编号 Br-17 和 Br-18。
这一决定是相当务实的:斯柯达在制造大威力火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,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。他们的技术经过验证,不仅性能可靠且具备量产条件。
221 号工厂
Br-17 榴弹炮的生产任务交给了斯大林格勒 221 号工厂,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重型武器的企业。到 1940 年,已经生产了三门实验型火炮,1941 年 7 月又生产了六门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,共生产了九门。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一切:并非大规模生产,只是表明苏联政府至少拥有一门此类榴弹炮的意愿。
莫斯科中央武装部队博物馆收藏的 Br-17 型 210mm 榴弹炮。
有趣的是,Br-17 采用的炮架与 Br-18 型 305mm 榴弹炮完全相同,这一设计是为了节约资源和简化后勤。然而,这也凸显了其技术局限性:即使是量产型号,关键设计元素依然沿袭了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学院的传统设计。专为极限载荷设计的炮架结构复杂、体积庞大,需要特殊的运输方式,显然与采用的口径不符。
机动性只是幻想
官方宣称的 30 千米 / 小时的公路运输速度令人印象深刻,但这个数据几乎与现实脱节。该炮在行军状态下的重量为 20.3 吨,在战斗状态下更重。如此大的重量只能使用专用拖拉机进行拖曳,并且只能在相对平坦的道路上进行。在越野条件下,如潮湿地面和冬季雪地情况下,运输火炮几乎成为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。
莫斯科中央武装部队博物馆收藏的 Br-17 型 210mm 榴弹炮。
弹药方面的生产更能说明问题。1941 年 1 月 1 日,苏联陆军装备了三门 Br-17 榴弹炮。然而,当时配套的炮弹并没有投入批量生产。这意味着,即使正式装备的火炮,没有炮弹也无法作战。直到 1944 年,这些重型榴弹炮才达到全面战备状态,当时的炮弹产量达到了 4200 发。在此之前,Br-17 榴弹炮一直就是一件技术文物,没有任何实际作战能力。
重炮战术:从炮兵连到团
只有在战略反攻阶段,苏联陆军需要突破坚固防线时,才使用 Br-17 榴弹炮。1944 年 4 月,苏联陆军组建了四个独立特种炮兵连——第 7、第 8、第 16 和第 19 连,每个连配备两门 Br-17 重炮。这体现了特殊的火炮使用策略:将这种重炮集中使用,部署在规模虽小但威力巨大的作战单位中。
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的 Br-18 型 305mm 榴弹炮(左)和 Br-17 型 210mm 榴弹炮(右)。
1944 年 12 月,一个新的编制——特种火炮团获得批准。该团由六门 Br-2 型 152mm 榴弹炮和两门 Br-17 型 210mm 榴弹炮组成。这种组合经过深思熟虑:152mm 榴弹炮提供机动灵活的支援火力,而 210mm 榴弹炮则充当攻坚任务,摧毁特别坚固的防御设施——混凝土碉堡等永备工事。
1944 年末至 1945 年初,苏联陆军组建了四个特种火炮团:第 1、第 2、第 18 和第 20 特种火炮团。其中三个团作为白俄罗斯第一和第三方面军,参加了战斗。在卢加炮兵训练营基础上组建的第 18 特种火炮团并没有抵达欧洲前线。
柏林战役:Br-17 发挥威力
柏林战役是苏联陆军第一次,实际上也是唯一一次 Br-17 型 210mm 榴弹炮的大规模使用。隶属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第 1 特种火炮团发射了约 200 枚 210mm 炮弹,相当于 2.5 个基数,其中一半的炮弹是在柏林战役第一天的炮火准备阶段发射的。
Br-17 重型榴弹炮。
Br-17 榴弹炮的主用弹药—— 53-F-643 型高爆榴弹重 133 千克,炮口初速 800 米 / 秒,射程可达 28650 米。资料中并没有标明装填的炸药重量,这可能因为数据缺失或保密因素。然而,这种高爆榴弹可以击穿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的破坏效果来看,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,轻型火炮根本无法摧毁这样的坚固目标。
远东:最后一次开火
Br-17 重型榴弹炮的最后一次实战发生在 1945 年 8~9 月的远东地区。第 20 特种火炮团隶属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。面对日本军队修筑多年的密集防御工事和众多混凝土建筑时,210mm 榴弹炮的作用至关重要。Br-17 在摧毁永备火力点和指挥所,迅速击败占据广阔领土的庞大日本关东军集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一些资料中,将 Br-17 写为 1939 型 210mm 榴弹炮。
此次远东作战表明,尽管 Br-17 重型榴弹炮存在诸如机动性差、操作复杂、数量有限等缺点,但是仍然达到了苏联军方的预期效果。尽管这种重型榴弹炮生产数量相当少,但在高度特殊的任务中仍然有难以取代的效果。
苏联生产的九门 Br-17 重型榴弹炮中温州股票配资一览表最新版,仅有四门幸存至今。其中一门在圣彼得堡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事历史博物馆展出——该博物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炮收藏。一门收藏在莫斯科中央武装部队博物馆,另外两门分别位于彼尔姆和上皮什马的军事博物馆。这些珍贵的火炮体现了引进技术、特殊用途和武器设计的复杂历史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